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君为依(重生)在线阅读 - 第46节

第46节

    “夫人快别说了!”

    张烈压低嗓音,想阻止她继续说下去,方如逸却道:“我们两家都是武将一脉,今日说了会话,我心里觉得甚是亲切,断没有叫陶娘子说一半咽一半的道理。

    我虽年纪小,可也有帮人的热心肠,陶娘子心里若有发愁的事,不妨说出来,我们一起想法子,看看可否把这症结解开。”

    陶莲心中动容,声音也颤抖了:“姑娘,我们今日上门,并不是来打秋风,实在是我夫君……自打他出狱后,便存了心结,虽说时常也爱谈些军中事,可再不愿回到军营里去。”

    方如逸思忖片刻:“是因为当年钱国公的冤案么?”

    陶莲点头,神色戚戚:“张家祖上留下过一个大庄子,本是吃穿不愁的,可当年案子的牵连颇大,我夫君也被捉了去。一家人没法子,只得变卖了那大庄子,再加上魏先生极力替夫君脱罪,这才能交钱免罚。

    我们家不是什么大户,公婆辛苦一辈子,只挣下一处田庄,都是些薄田。民妇的爹原本做过些珠宝生意,可去世得早,娘家也败落了,嫁到张家时,不过几支金银钗子傍身。

    卖了大庄子后,家中就败落了。夫君在牢中颇受了些苦,出来了也不再寻别的营生,只用从军时的俸禄买了一座宅子,和一间铺子,收来的租仅够得上吃饭钱。后来一家人省吃俭用,攒了些钱又买了一间,日子才算勉强能过下去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,他日日读兵书、练拳脚,从未懈怠,分明就是还念着军中时日。可他一想到家里为着他变卖祖产,心里就怯了,怕从军后再遇上什么麻烦事,会祸及家人。”

    方如逸缓缓点头:“我昨夜还在奇怪,为何张先生那么喜欢畅谈军中事,却并不回军营里去,竟是这个缘故。陶娘子,你们告诉我这些话,想来是没把我当外人。既如此,我少不得要大着胆子说两句,若说错了什么,还请二位莫怪。”

    陶莲今日催着张烈一同登门,为的就是让方如逸劝劝夫君,此刻听了这话,连连点头,巴不得她快些说。

    “张先生,昨日你家的拜帖递上来,我不知你是何人,就擅自命人打听过你的家世,这才发现昭信校尉张焦是你的亲弟。说句大不敬的话,如今他也在朝中为官,万一遇上什么麻烦事,他也同你曾经那样下了大狱,要你变卖全部家私相救,你是救还是不救?”

    张烈毫不犹豫:“若真有那一日,自然得救。”

    方如逸继续道:“假使救完人后,你全家身无分文,连饭也吃不上,陶娘子和你女儿即刻便要饿死了。你是救还是不救?”

    张烈迟疑起来,他不是不想救兄弟,可夫人和盈儿也是他的骨肉至亲,拆东墙补西墙,实在不是明智之举。

    再加上如今三弟眼往头顶上长,见了自己只有嫌弃和鄙夷,年节时送的礼,都被他叫下人从后门丢出去。人心都是肉长的,长年累月地被自家兄弟这般相待,便是有十分的情义,也去得七七八八了。

    见他踟蹰着不开口,方如逸心中有了不少成算,饮了口茶道:“张先生,我说这些,并不是要你在兄弟和妻女之间做个抉择,而是想让你明白,兄弟是亲人,妻女也是亲人,你既成了家,便不能只考虑兄弟父母,却让妻女日日夜夜跟着受苦。

    若真有那么一日,你变卖完所有家私后,猛然发现自己身上没有半点营生,想再挣出一份家业来,也无处使劲用力。”

    张烈摇头叹气:“小人自然不愿她们跟着小人受苦遭罪,可小人过完年就三十四了,奔着四十岁去的人,哪有那么容易再找一份营生。况且小人才干平平,没有三弟那般得力,又会说话,就算侥幸中了武举人,小人这张笨嘴也不堪大用。”

    “张先生,你有去考过武举么?”

    张烈愣神:“没,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没试过,也没步入官场,怎能说自己不堪大用?”方如逸神色肃然。“张先生,我从不觉得年岁长幼是什么天大的阻碍。在漠北,不管你是几岁,都要懂如何帮家人躲避风沙,戎族来犯时,就算是六七十岁的老人,也得拿家伙干仗。

    你曾在玄海滨从过军,定是知道东瀛人常犯海境,住在海边的人家,半大的娃娃都要懂些杀人护家的招式。

    我听说,前些年宁水卫的驻兵换防时,东瀛人趁机作乱,是住在附近的那些平头百姓,拿着锄头菜刀拼死抵挡,这才守住了边防。

    他们这么做,心中想的难道是什么家国大义、驻守边疆么?不,他们只是想着,东瀛人行事暴烈,手段残忍,若真被他们占领了宁水卫,自己和家人就没有好日子过,这才不管不顾地冲上去拼命。

    张先生,手无缚鸡之力者,尚且知道想法子护住家人,何况你一个身负武学,又懂兵策之人呢?你有能力,更应该站出来,不说什么收复边疆的大话,至少山雨欲来时,你能成为家人的依靠。”

    张烈心中震荡难安。

    方如逸的一番话,犹如巨斧,劈开了他的自欺欺人。

    他不愿再入军营,嘴上说是怕万一惹出祸事,累及家人,可他自己却明白,那不过是他害怕又被拖入大牢,日日惊慌的借口。

    整整十六年,他怕了,胆怯了,只知窝在家中,做个缩头的龟。

    明面上,他把掌管家私的权力尽数交给陶莲,殊不知,那些应对亲眷老小时的麻烦,操心家中银钱用度的忧虑,也被他一并甩了出去,自己乐得清闲,出了事,就躲到一边。

    而立之年,他没能做成什么顶天立地的国之柱石,反倒成了连家中妻女都无法依靠的软骨头。

    可恨哪,可悲。

    张烈鼻头酸涩,双手攥紧又松开,许久才平复心绪,缓缓开口:“方姑娘,你做农具生意,可是为了家人?”

    “是,家父在漠北时,见手底下的将士们日夜辛苦,时不时就把自己的俸禄拿出去补贴。所以后来回京述职时,我们家穿不起什么好衣服,才被京中人讥笑。

    但我赚钱不是为了什么首饰衣衫,而是想着,就算父兄散尽俸禄去接济将士们,他们回到家中,也有暖和的衣裳穿,有可心的饭食吃。

    不让那些势利之人因为区区外饰,就抹煞了他们在漠北的风沙里,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战功。

    他们护着元昭江山,我得护着他们。”

    张烈闭了闭眼,心中悔恨难当:“姑娘小小年纪,尚知想法子成为家人的依靠,可叹小人一个七尺男儿,竟不知如此简单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他侧头望向妻女:“若是我现下说要入官场、回军营,会不会太晚了?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晚呢!”张盈急忙道。“爹爹,难道你忘了,魏先生说过,想做什么事,万不可一拖再拖。也不要管年岁几何,做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陶莲热泪盈眶,不住地点头:“是啊是啊,盈儿说得对,别去想什么晚不晚的,想做就去做,家里有我呢!”

    “张先生,明年春就有武试,你日夜勤勉,功夫定不曾放下,若能一举得中,务必让人给我送个消息来,叫我也高兴高兴。”方如逸笑道。

    “一定一定!”陶莲抹了抹眼角的泪。“魏先生之前就说过,夫君的武艺和兵策都不差,若是去考武举,定能得中的!”

    方如逸点头:“如此甚好,那我就等着张先生的好消息了。”

    她饮了口茶,又道:“对了陶娘子,方才听你说,令尊原本做过珠宝生意?”

    陶莲连声应是:“姑娘可是有什么南珠玉石,要民妇帮着掌掌眼的?别的不敢说,在珠宝一道上,民妇还能算是半个行家。从小跟着我爹瞧着看着,也摸出了不少门道。”

    “那太好了,我这里正缺个行家里手。”

    方如逸给余照使了个眼色,让她写下一个地址,交给陶莲。

    “陶娘子请看,这是我新收的珠宝铺,从前那位掌柜造过不少空账,已经被我辞退。他心里有怨,把手底下的人全都带走了。

    旁的小厮倒也无妨,只是这靠得住的鉴宝师傅,却是难寻。若是陶娘子瞧得上我这间铺子,闲暇时可否来帮着掌掌眼?

    你若愿来,我便按京中鉴宝师傅的俸禄请你,一年三百金,如何?”

    陶莲惊得说不出话,三百金,那可是两间铺子三年的租银!

    对方开出高价,反倒让她心里胆怯,生怕把事情给办砸了。

    她半晌才回过神来:“姑娘,民妇,我,我没想做什么鉴宝师傅,若是看错了眼,岂不是要让姑娘亏钱?”

    “自然不是每颗南珠和玉石,都得你亲自掌眼。”方如逸气定神闲。“你家中坐过珠宝生意,一定知道鉴宝师傅手底下管着不少懂行的伙计。

    你若愿来,我会再招三个人帮你,你只需管住了他们,多几个人一同掌眼,互相监看着,便不会出错了。”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第55章 安排

    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   陶莲细听了半晌,慢慢觉出味来。

    方如逸连多请几个帮手的事都想好了,定是刚才自己提起家中曾做过珠宝生意时,她就暗暗做了打算,准备拉自己和张烈一把。

    机会都送上门来了,若自己再不识趣,岂不是要错失了贵人。

    陶莲当即起身一福:“姑娘待我家这般好,实在叫民妇无以为报。只要姑娘肯信民妇的能耐,民妇一定打起十二分精神,替姑娘好好鉴鉴那些南珠玉石!”

    “陶娘子快别说什么报答的话!”方如逸忙示意她坐下。“珠宝铺的鉴宝师傅一直寻不见得力的,我都愁了好几日了,夜里一想起来,连觉也睡不着。今日你们上门,原本也是凑巧,没想到竟是给我雪中送炭来了,说起来,是我要谢你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陶莲听得呆了,半晌才道:“姑娘怎么反而谢起我们来了,万万使不得的!”

    方如逸眼中含笑:“既然如今我们一道做生意,那便是一条船上的,别说什么谢不谢的话,将来一块儿赚钱才是正经。”

    “是呢是呢!”陶莲不住地点头。

    方如逸的目光落在张盈身上:“我同王御史家的顾娘子和王姑娘有些交情,王家是诗书出身的清流门户,极重儿女的学识,便请了先生在家中给孩子们上课。

    我瞧着,盈儿妹妹是个聪慧识大体的,若能多得些教导,这辈子都受用不尽。如果二位愿意,我可修书一封,送盈儿妹妹去王家的私塾,读些诗句典籍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张烈和陶莲又惊又喜。

    王御史可是当朝正二品的大官,又是声望斐然的清流。前段时日,曾得功的事一闹出来,他家立即断亲,那般雷霆手段,震得满京咋舌,各家各户暗地里都赞王家身正端方,不因女婿有些才气就偏私罔顾。

    可见其治家严谨,家教笃实。

    张盈从前不过是跟着张烈读书识字罢了,再有便是魏先生偶尔的教导,拉拉杂杂的,不成个体系。

    若真能去王家求学,岂不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。

    张烈思忖片刻,道:“姑娘好意,小人心里自是一万个愿意。可小人怕盈儿她没见过什么世面,去了王家礼数不周,反而落人笑话。”

    “张先生多虑了。”方如逸缓缓摇头。“去岁我刚进京时,人人都笑我穷酸,只有顾娘子待我如姐妹一般好。王御史夫人早逝,如今王家是我顾姐姐掌家,她待人亲和,最识大体。与人相交,不看家中财帛,也不看穿衣打扮,只瞧不起那等品性低劣之人,张先生不必担心。”

    张烈和陶莲这才安下心来,扭头见女儿也是满脸欣喜,定是十分愿意去王家求学。

    “姑娘今日几番施恩,小人心里实在感佩,若姑娘将来有什么用得上小人和小人娘子的地方,可万万不要客气,只管来找我夫妻二人!”

    方如逸笑道:“以后我们两家怕是会有数不清的往来,我在京中独自住着,必然需要二位的照顾。到时候,可千万别嫌我事多麻烦。”

    “怎会怎会!”夫妻俩连连摆手。

    眼看外头日已当空,张烈和陶莲怕耽误方如逸用饭,赶紧拉着女儿起身拜别。

    余照将他们一家送出外门,回院后见方如逸歪在厅堂的高椅上,一副总算能松快些的模样,忍不住笑道:

    “姑娘一早起来便端坐着,奴婢心里还奇怪,姑娘今日居然能正襟危坐这么久,如今看来,果然都是强撑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方如逸自己倒了茶,猛灌两口:“说了许久的话,想多喝两口茶也不能。幸亏见张烈夫妇前,我们早有准备,今日诸事还算顺利,也劝得张烈愿意去考武举人了。”

    她坐直身子,觉得脖颈处甚是酸涩,伸手拍了两下,余照赶紧上前替她捏肩:“姑娘这几日为着张烈夫妇的事,都没怎么睡好,日夜等着消息来,如今可算稳妥了,得好好歇两日才是。”

    肩头的酸涩缓解不少,方如逸闭上眼,徐徐道:“知己知彼,送上恰如其分的好处,才能让对方觉得,你是真心在帮他。他们拿出看家本事来,便不会觉得低你一等,心里才没有怨气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姑娘,张烈还没有中举,现下就送这么多好处过去,会不会太早了?”

    “微末时的赏识,最入人心。”方如逸缓缓睁开眼,拍了拍余照的手,示意她停下。“张烈是个有能耐的,又和魏临的父亲有半师之恩。只要他生出入朝局的心,魏先生自会帮他,无需我们担心一丝半点。”

    她拉着余照坐下:“倒是你,你同魏临如何了?见过他父亲不曾?”

    余照有些不好意思,低头道:“姑娘怎么问起这个来了,奴婢说过,何家一日不倒,奴婢便一日跟着姑娘,再不想旁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这话你和魏临可曾说过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说过的,魏大哥觉得奴婢做得对。”余照握住方如逸的手,目光诚恳。“姑娘今日也知了,魏大哥他也曾受人大恩,明白知恩图报的理,所以他也理解奴婢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事,都同他说过了?”

    余照点头,脸上浮现不少欢喜:“他不嫌弃奴婢曾在奴籍,是个顶好的人。”

    方如逸松了口气:“魏临是真心待你,我也算放心。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何家彻底拉下马,倒是耽误你和魏临了。”

    余照故作气恼:“姑娘怎的还说这些生分的话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