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33节

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33节

    推荐基友的文文,是个坑品不错的大大哦!

    书名:从0开始建蓝星[种田] ?作者:芒果眼镜娘

    楚秋,末世满级大佬,为杀丧尸王而死。

    再次醒来,她穿到星际,成了蓝星最后一个继承人。

    蓝星的所有资源都已经被挖掘完毕,一旦她放弃继承,失去价值的蓝星就会变成倾倒全联邦垃圾和罪犯的垃圾星。

    曾经孕育抚养她的星球满目疮痍,不复瑰丽,茍延残喘,只剩废墟。

    楚秋毫不犹豫:“我继承!”

    继承蓝星的条件有三:

    一、一年内星球创造价值超过1000亿;

    二、两年内星球固定居民人数超过100亿;

    三、三年内星球建筑修复、绿化率超过50%。

    以上任何一条达不到,楚秋都会被剥夺继承权,蓝星依旧会沦为垃圾星。

    蓝星是联邦的起源,可惜星球与文明在宇宙爆炸和战争期间被毁坏,成了无数人心中之痛。

    听说蓝星被人继承,没有沦为垃圾星,继承人还开了个直播间,无数人蜂拥而至,本以为会看到继承人痛哭流涕,请求支持,然而……

    楚秋丢下一颗颗种子,顷刻间桃林长成,粉嫩多汁的桃子挂满枝头。

    两百年没吃到纯正桃子的猴族:!!!

    买买买!

    资金 1 1 1……

    楚秋埋下一节竹鞭,片刻间竹笋出土,竹林茂密。

    两百年没吃过竹子的滚滚:!!!

    连夜赶去蓝星,哭求居民资格。

    居民 1 1 1……

    楚秋左手红烧肉,右手口水鸡,锅里还炖着一只大鹅。

    深陷美食荒漠几百年的联邦人:!!!

    不就是修复蓝星吗?只要你卖美食,什么都好说!

    免费劳动力 1 1 1……

    此后,连续二十年,蓝星蝉联全联邦风景最优美、幸福感最高、最想定居的星球榜榜首。

    星球主楚秋,也被评价为全联邦第一的种植家、美食家,以及薅羊毛家。

    楚秋:?

    第39章

    想法

    劫匪是在安南地界打劫时被抓的,按理是该交付安南县衙惩治。

    当将士们拘押着这伙贼匪浩浩荡荡的进城来时,立即便引来了一路众人的惊叹围观。

    不多久,衙门对此事便也贴出了告示。在告示的旁边,还附带了一张安南县各道路的舆图。

    旁边还有衙役大声告知众人,舆图上做了红色标注的道路,会常有将士在附近实践或演练,相对比较安全。衙门建议大家出行时,尽可能的选择这几条道路,切勿贪图一时的方便择那等偏僻小道。

    外地来的商客们在仔细看完舆图,发现官道和要紧道路几乎都有做了红色标注后,瞬间如释重负。

    如他们这种经常需要跑往其他州县做生意的商队,没少遭受盗寇贼匪的祸害。运气好的,损失些银钱货物,运气不好的,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。

    眼下有了这一出,他们往后再来安南也能安心许多。

    “倒未曾想,韩县令竟能寻得地方军队如此助力。”有那商人不禁感叹道。

    军队能守护到这种程度,当然是因为韩彻又与贺冲达成了一笔默认的协议。

    随着安南县日渐富裕,往来的商贾行人也是越来越多,但武装力量在短时间内都没办法跟上。

    韩彻只能寻求外援。

    将士们替他守护安南治安防治,韩彻便也舍得资助他们军费。

    对于抓捕来的这批劫匪,韩彻在判处完每人分别要服役的徒刑年限后,便交由刘县尉去执行处罚。

    “徒者,奴也,盖奴辱之。”(1)

    徒刑归属于古代的五刑之一,是一种剥夺犯罪者人身自由后,还要强制对方服苦役劳作的刑罚。

    县城各基础建设正待兴起,韩彻也早就制定了第一步计划,兴修部分道路。如之前被抓的那两位巫医,韩彻当初判处的也是徒刑,在职田劳作。剩下的那部分刑罚时间便和这些劫匪,一并都被他发配去服刑修路。

    不过修路的事也不是眼下最着急的,待到赵四郎等为着沉水香而来的商队陆续离去后,时间马上又到了忙春耕的季节。

    春耕直接关系到当年的赋税征收,历来都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去年赵四郎等商队的到来,也给韩彻带来了一个消息。那就是莲藕种植技巧,已经被其他地方琢磨出来。

    听闻一些同样十分适宜生产莲藕之地,前些时日已经在购置大量藕种和开垦田地,预备来年如安南县一般,多种植莲藕。

    且不止是莲藕,便是生蚝养殖这一块,单府州其他同样有靠海的城镇也有在学刘家村的养殖方式。

    “若是如此,来年那些商户怕不会再来咱们安南了!”钱县丞满脸担忧道。

    “这些技艺在咱们安南几乎家家农户皆会,被人学去也是正常。”韩彻倒是面色十分平静。

    “唉,这倒也是。”钱县丞叹气。

    安南县原来是多么荒凉偏僻的南方一边境小地方,只靠着藕粉和蚝油,转眼间便引来了大批的客商,又如何能不招人惦记。

    便是那些外来客商,他们千里迢迢奔赴而来,其中的耗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。因而对他们来讲,若能把这里的技艺学走,只在本地便能轻易购置得到,岂不更好?

    想来这些技术被偷学走,跟这些时日往来安南的外地商客怕是也脱不了关系。

    说起来,在时下这种背景,技术秘方除非掌控在世家大族这等私人手中,有强大的势力做靠山,否则泄露是迟早的事。

    好在,韩彻之前也早就预料到了这出。所以早在去年秋冬季时,韩彻便择选了一处地方用来油茶树育苗。

    油茶树也是一种经济作物,茶油更是一款极其优质的食用油。安南气候湿润温暖,又十分适宜山茶树的生长。

    茶油也是皇室御膳用油,享誉极高的评价。但时下还未曾有地方大面积栽种,这对于安南来说,栽种它便能增多一项收入来源。

    油茶树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,种子,插条,切根埋植或嫁接都可以的。其中插条是最常用的一种,但因着要满足安南县所有有意向种植的油茶树农户所需的苗株,韩彻便还用了种子育苗。

    不过比起油茶树育苗,眼下更为要紧的还是甘蔗种植。

    按照安南的气候,农历二月中下旬种植甘蔗为最佳。栽种时宜选择土层深厚,阳光充足,后期排灌方便的土地作为蔗田。

    另外,关于其他地方已经大规模栽种莲藕和养殖生蚝一事,韩彻早些时候便命各乡镇里正告知乡民们。

    为这事,安南县农户们难免心生担忧:“那咱们今年莲藕是不是不能种植了?”

    “不种莲藕,那我们岂不是就挣不到银钱了?”

    “唉,这可如何是好啊!”

    里正便按照韩彻所教授的,耐心宽慰大家:“种肯定是能种的,大老爷只是让我提前告知大家这事,让你们心里有个底。”

    农作物并不是说学会了技术,就一定能种植得好的。它还跟所种植的品种,气候,土壤等各方面因子有关。

    安南气候是非常适宜种藕,又因为种植走在最前头。经过前年的筛选,韩彻更是早在去年栽种时,就选取出了一款不论是产量,还是出粉量都较高的品种。

    更别说到时候蔗糖一面市,能给安南引来更多的客流,借助它带动藕粉和蚝油的销售便完全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只将来在作价上,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
    谷贱伤农,任何一款农作物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,对农民来说却未必会是什么好事。但跟风种植或养殖这类事,也并非韩彻能控制得了的。

    各乡镇转达下来的消息,到底还是对安南农户们造成了影响。

    韩彻担忧苗牙折损等意外问题,特意与那些商户们多订购了一批蔗种回来。

    蔗种在逐一分配下去后,对于剩余的那些,韩彻除了让佃户们在职田多种植一些外,也让各乡镇里正询问村民可有愿意多种植的。

    原本有一些农户计划今年要更多种植莲藕的,中途便更改了计划,改成多种甘蔗。

    乡民们如今各家也算是小有积蓄,一些家中田地比较多的,因着春耕期间特别忙碌,便如之前挖藕制粉时一样,花费些许银钱,请了就近山间寨子里的土着下山做工。

    见着大家种植那么多甘蔗,有那山间土着便忍不住问道:“我听说蔗种作价可不便宜啊!你们种那么多的甘蔗,难道不怕么?”

    村民不解:“怕什么?”

    “若届时甘蔗售卖不出去,可如何是好?”山间土着忧虑道。

    他们虽躲在寨子里生活,但又不是与世隔绝。对于水果这一类对象,历来市场受极大局限的事,也是知晓一二的。

    “不怕!”村民听闻,竟还嘿嘿笑了起来:“有大老爷给我们兜底呢,我们还用怕什么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山间土着一时无话可说了。

    他倒是忘了这出,那位韩县令确实这般保证过,并且这还不是第一次了。如之前的莲藕和生蚝,后面售卖获得多出来的银钱,他还都如数又分发给了大家。

    天擦黑时,干了一天农活的他一身疲惫的回到寨子里。

    年迈父母和妻儿瞧见他带回来的银钱,都很是高兴。只他见着家人们的这张笑脸,心头不知为何却如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一般,说不出感觉来的沉闷。

    “你这是怎么了?”妻子一脸关切的忙询问道。

    父母也担忧的看了过来,便是家中小儿们,也停止了嬉笑玩闹,睁着眼睛全神贯注的看向自己。

    “无事。”他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本不想说的,可不知为何,他最终还是开口了:“我今日做工时,那家村民告我,言他们的甘蔗尽管种植,届时若低于市价,那位韩县令会给大家做补。”

    “他还告诉我,韩大人教了他们好些种植方法。能使甘蔗产量增大许多,口感也能更甘甜。到时候一亩地所挣得的银钱,恐会比种植莲藕还多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他们的日子还不如我们……”

    山间土着们掌握着香木原料,便是过去受巫医蛊惑,将所挣得的银钱耗费许多在宰杀耕牛上,日子也比山下的农户好过的。

    可这才短短两年时间,山下农户们的生活便从极其贫苦变得富足起来。二者之间的地位瞬间颠覆,且乡民们还以一种骇人的速度奔向更为富足的生活。